为治理出境旅游市场的“零负团费”顽疾,在黄金周来临之际,国家旅游局特意公布了《中国公民出国(境)游消费指引》,首次针对各出境旅游目的地设定接待旅游团队的最低参考价格,但旅行社对此并不看好。
旅游价格五花八门,令普通消费者无所适从。尤其是出境游,由于游客大多对目的地比较陌生,面对市场上高低不一的报价,他们通常很难作出判断,宁愿相信国家旅游局的“参考价”更接近实际。
不过,旅游局的“参考价”并不被旅行社所接受,仍有旅行社拿自己远低于“参考价”的“市场价”来引诱客人,并称“参考价”误导消费者。对游客而言,只要出行,基本上就得选择旅行社,就得听旅行社的,虽然知道国家旅游局的“参考价”更为公正,但面对旅行社,游客是弱者,即便知道旅行社的报价中可能存在消费陷阱,也只好接受。
因此,在一个不健全的市场里,旅游局的“参考价”落入不被旅行社接受的尴尬之中,也就难以对消费者的出行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帮助出游者选择旅行社的指导意义。
要改变这种尴尬,旅游局不能仅仅满足于公布“参考价”,而应该对“参考价”的构成作出详细说明,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对用低于“参考价”来揽客的旅行社,一旦有游客举报其消费欺诈,就要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对其严加惩处,必要时取消其从事相关业务的资格。只有这样,旅游局才能重树威信,让旅行社不敢欺诈游客,还旅游市场以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