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快速增长的
出境旅游与数额巨大的海外消费已经成为国际国内与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从主流观点来看,无论是贸易差额,还是签证放宽,亦或是银联等企业走出去,都还属于经济范畴的话题。事实上,出境旅游不仅可以成为国家形象构建的软实力,更可以成为“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大国战略的硬基础。在积极引导海外消费回流的同时,着重发挥出境旅游的综合效应,进而有效支撑国家战略的遂行,应是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导向,并应做好相应的政策储备。
软实力与硬基础
出境旅游是国家形象构建中最重要的软实力。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对于国家威望和国际地位都能产生重要的辐射效应。当前中国国家形象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呈现,通过带有比较明显的政治色彩、宗教色彩和意识形态色彩的传播方式显然无法胜任国家形象的构建。在新媒体时代,中国的国家形象构建需要更多依靠政府之外的力量。旅游作为民众与民众之间直接的交流渠道,是目的地国家人民直接感受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旅游这种完全没有功利性的普通民众参与形式,无疑能提高国家形象的客观与亲和程度,增强传播的渗透能力。为了提升中国游客的文明素质,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进行了系统部署,引导更多的出境游客自觉遵守文明秩序,更好地传递国家形象。而越来越容易、越来越频繁,同时也越来越平常的出境行程使中国游客与世界充分接触、互动,本身即是提升中国公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渠道,正在有助于“大国公民”的养成。
出境旅游是大国战略中的硬基础。国家旅游局测算,“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的中国游客,2000亿美元的旅游消费。游客的跨国流动成为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机场、港口、高铁、车站、公路、服务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与我国的互联互通的现实客源基础。正在大力扩展入境市场并提振国内基础与接待设施的孟加拉、印度与缅甸对于我国的出境市场与相关投资有较高诉求,瓜达尔港作为“一带一路”上首个战略港口正在积极谋求与中国邮轮市场对接。在“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出境旅游有力回击了“战略扩张”“霸权主义”“资源掠夺”的舆论,以互利共赢的姿态,获取了相关国际组织、政府和民众的更多认同和支持。
出境旅游的综合治理
用好游客的声音,传递我核心诉求。庞大的中国出境旅游群体正在对目的地“用脚投票”。基于出国旅游满意度调查等成果,用好游客的声音,传递我方的核心诉求。督促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在简化签证手续、缩短签证时间、减少签证费用,给予中国游客更多的便捷,在语言和消费习惯等方面更加充分地为游客着想,在旅游标准、从业资格互认、安全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与我方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常态化合作机制。
把握出境旅游发展趋势,主动设置议题。随着中国游客与中国资本走向世界,各目的地迫切希望深层次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出境市场、中国对外投资的体制机制。要因势利导,引导国际社会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发展。同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国际相关议题的讨论与研究,争取国际事务的议程设置权和话语主导权。
利用外方对我出境旅游的高度关注,主导规则的制定。在国际上全方位宣传推广中国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继续推动与境外目的地共同开展ads执行状况评估,通过评估提升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旅游规则制定,重点围绕自然人流动、商业存在和紧急保障机制,争取除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员外,自然人流动范围向导游、厨师、健康护理人员等扩展。在规则的制定中积极反映中国市场与资本的诉求,维护好游客与企业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