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在2015国际海岛旅游大会举行期间,由香港理工大学牵头撰写的《世界海岛旅游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也首次“出炉”。该报告作为海岛旅游的基础性研究,将为国内海岛旅游的发展提供若干可资参考的发展模式。
《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共有超过50个国家、70个成熟的海岛旅游目的地;全球海岛旅游游客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14年,超过40%的海岛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超过20%,旅游业出口总值达到730亿美元。
根据“Travel+Leisure”、“TripAdvisor’s”、《孤独星球》、《美国国家地理》、携程等媒体公布的世界知名海岛旅游目的地,《报告》综合测评出夏威夷群岛、巴厘岛、马尔代夫群岛、普吉岛、圣托里尼岛、苏梅岛、毛里求斯群岛、济州岛、大溪地、塞舌尔群岛为2014世界十大海岛旅游目的地。
随着中国正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地,《报告》显示,2014年赴世界海岛旅游目的地度假的中国游客为2400万人次;2015年,预计将达到3000万人次,约占中国全部出境游市场的四分之一。
北京大学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中国国际旅游学会秘书长吴必虎解读道,从全球海岛发展模式来看,可分为高端度假、邮轮港口、商务娱乐、绿色生态、民风民情等驱动模式。
“比如,帕劳、大堡礁等地旅游资源保存完好,旅游产品以享受原生态自然环境的活动性较强的体验为主;而夏威夷、巴厘岛、台湾等地则在海岛资源之中加入了当地的民俗民风,旅游产品包括观光、休闲、节庆等,是典型的民风民情驱动模式。”吴必虎说。
根据历年国际海岛旅游情况,《报告》还预测了未来的海岛旅游发展趋势。吴必虎表示,未来,可以观察到全球市场格局正在不断演化,亚太地区将成为越来越受重视和欢迎的地区;此外,游客需求本身层次开始分化,产品类型也日趋多样,新兴产品正不断涌现,营销方式持续创新发展。
面对海岛旅游所展现出的新格局,吴必虎认为,除了加强政府引导、深化区域合作,改善旅游交通等“硬件”条件以外,还要不断突出文化特色、优化产品结构、拓展产业体系、培育多元市场。
吴必虎总结道,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海岛旅游正在向休闲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成为最能够体现休闲意义的旅游形式。旅游业在有效促进海岛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海岛当地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因此,科学发展海岛旅游业是海岛地区发展经济、传播文化和促进当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