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欧盟议会旅游会议上发表专题演讲。戴斌指出,自ADS协议签定以来,中欧旅游交流人数年均增长10.6%。2016年,访问欧盟各国的中国公民349.17万人次,如果加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数据就更大了。初步测算,旅游为欧洲带来了114.9亿美元的收入,为当地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做出显著的贡献。
戴斌表示,2004年,中国和欧盟签署了ADS协议,欧洲正式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十三年过去了,在双方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中欧旅游交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游客在欧洲的旅行范围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广泛。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固然为中国赴欧洲旅游的首选,比利时、瑞士、葡萄牙、希腊、土耳其、丹麦、芬兰、瑞典、奥地利、捷克等国家也遍布中国游客的身影。
除了巴黎、罗马、伦敦、法兰克福、布鲁塞尔等枢纽城市,广大的中小城市、乡村小镇也常常看到休闲度假的中国人。除了传统的景区景点、机场和酒店,中国游客经由地铁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自驾车,广泛介入欧洲人民的公共空间和日常休闲项目,他们分享这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体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快乐。
戴斌说,中欧之间的互联互通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便利。现在连接中国和欧洲的航线有150条,每天往返的航班有2500个。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中欧班列已经开通,乘着高铁去欧洲很快将成为现实,电信领域的务实合作和不断下降的资费让中国游客在欧洲再也不用担心与国内的家人朋友断了联系。锦江、海航、开元、复星等企业对欧洲的投资,让旅游产业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外,中国游客对欧洲的满意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对主要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的连续性季度监测,欧洲旅游的优质服务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最新数据表明,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游客对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英国的满意度评价分别为79.35、78.85、78.54、77.61、77.38,均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值,而且是稳定的。其中,城市风貌、自然生态、异域文化等方面尤其突出,获得了中国游客的广泛点赞。
戴斌强调,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要尽可能地告诉人民,欧洲愿意接纳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并正在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连续出版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表明,政府间的双边关系与目的地选择呈现非常强烈的正相关关系。一个愿意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向而行,在贸易、投资、外交和人文交流等领域与中国良性互动的欧洲,一个签证更加便利、交通更加便捷的欧洲,自然会让中国游客在选择海外目的地时多一份亲近感。
“我想看到更多的旅行社、酒店、机场、购物店、博物馆、景区、主题公园、餐厅、咖啡馆等公共场所和商业机构能有更多的中文标识、中方解说系统、中文报纸、中文电视台、中式餐饮,并提供银联卡、支付宝等结算服务,更方便地经由WIFI连接微信、微博等中文社交网络。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那么今日的中国,我们也有新的四大发明——微信、淘宝、高铁和共享单车。”戴斌说,“中国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已经位于世界前沿。我们也希望欧洲欧洲旅游服务能在技术应用上进一步满足中国游客的需求。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如果来欧洲就象走亲访友那样方便和自在,旅游市场自然而然就会持续增长。”
戴斌期待欧洲社区和市民对中国游客不同的消费行为和生活习惯释放更多的善意,在不涉及法律和公风良俗的领域给予必要的宽容。每年数百万的访欧游客,不少人还是首次到访甚至是首次出国,不可避免地把国内的生活习惯带到这里。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强文明旅游的教育,出台了《出境旅游文明公约》和“不文明游客黑名单”制度,还是偶尔会有看上去不那么文明的行为发生。对此,媒体应有客观公正的评价,就事论事就好了,不必什么事都上纲上线。要相信随着旅行经验的丰富,来自礼仪之邦的东方游客会变得越来文明。
此外,这些年来,针对中国游客的盗窃、攻击和歧视时有发生,中欧双方需要切实加强旅游、警务和领事保护等领域的合作,比如驾驶证的国际互认,旅游投资与服务贸易的公平对待都需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更多的善意、更多的宽容、更多的耐心是中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基础,也是现实保障。”戴斌如是表示。